漯河市农机局局长段宏亮关于我市农业机械化工作情况的汇报

发布时间:2014-11-20|栏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十周年|浏览次数:744
尊敬的赵主席,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全市农机系统喜迎《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十周年之际,在赵主席的带领下市政协工作组一行到市农机局检察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市政协及赵主席对农机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必将注入新的更加强劲的动力,在此,我代表市农机局党组及全局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把近几年来全市农机化工作情况,向赵主席和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赵主席及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总目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市农业机械化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好态势,为我市粮食实现“十一连增”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2013年底,农机总动力达到267.8万千瓦,较2004年(以下同比)增长20%;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35.8亿元,增长41%;大中型联合收获机械达到6075台,增长5倍,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2232台,增长22倍;拖拉机保有量9.56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137台,增长3.4倍;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提高了2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8个百分点。我市先后获得“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先进单位”,全省农机管理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秸秆禁烧先进单位,2012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定为百名创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市,漯河市2013年度招商引资优秀单位,2014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一)加强领导,凝聚合力。当好参谋,主动汇报,努力争取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农机化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发展农机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玉米秸秆机械还田面积,提高还田质量的意见》、《关于提升秋粮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全国农机化示范市的意见》等政策措施,明确了财政支持政策、组织保障等具体要求。为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和秸秆机械还田面积,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三秋农机生产、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每年都召开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现场演示会。由于机具发展到位,组织协调有力,今年,全市夏季小麦机收率完成99%,小麦秸秆还田率达95%,秋季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率达到92.6%,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全市农作物机械化收获和秸秆综合利用均创历史最好,为秸秆禁烧工作解决了“疏”的问题,夏秋两季禁烧期间,省气象遥感监测未发现我市一起焚烧秸秆现象,农机化工作为我市空气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土地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有效降低农民的种粮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打造生态漯河、宜居漯河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今年秋季前期干旱(为1951年以来最严重旱灾),后期多雨,旱涝急转的情况下,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还能取得如此突出成绩,实属不易,在今年11月4日召开的全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总结表彰大会上,曹市长连用了两个没想到,对农机化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突出重点、抓好关键。围绕春耕生产、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充分发挥农机化的主力军作用。每年三夏组织、引进联合收割机6500多台,小麦生产过程已实现机械化;三秋全市组织投入各类农业机械10万台(套),玉米生产过程机械化实现重大突破,玉米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8%和76%,与2004年相比分别提高了30个百分点和76个百分点。多年来,由于机具准备到位,技术培训扎实,服务措施得力,组织协调高效,形势研判科学,预案制订周密,在天气复杂多变、工作难度大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农机生产任务。做到了群众满意、社会认可,为全市粮食丰产丰收作出了努力,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我市服务“三夏”、“三秋”生产多次报道。
    (三)着力引导,优化结构。农机购置补贴是一项惠民工程,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我们在积极争取上级补贴资金的基础上,谋划好、落实好,保证这项工作安排有方、推进有序、落实有效。把完善制度,规范操作,加强监管作为农机补贴工作的着力点,加强引导,抓好调控,大力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复合式的农业机械,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升级。2004年以来,全市累计争取上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13亿元,补贴各类农机2.35万台(套),受益农户达到1.4万户,直接拉动农民和农业经营组织投入6.5亿元。2011至2014四年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5亿元,其中2011年2975万元,2012年3927万元,2013年4125万元,2014年4938万元,比去年增加813万元,增长19.7%(相当于为全市45万农户每户争取近110元)。
    (四)加大培育,强化带动。积极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不断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一是强化政策扶持。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针,争取和扩大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投入,协调落实税费减免、信贷支持、机库(棚)建设用地等扶持政策。落实上级财政资金368万元,对5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扶持奖励。二是开展规范化建设。重点围绕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创建活动,推动上档升级,实现由数量发展到质量提升的转变。目前全市已注册登记农机专业合作社141个,机具规模在15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达9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达到110万亩,服务农户达到5.1万户。郾城区兴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等5个合作社获得全国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称号。三是鼓励合作与联合。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开展社社对接,社村对接,社户对接,成立农机作业公司,开展土地流转、托管、订单作业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助推了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临颍少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以土地入股,流转土地1500多亩。
    (五)注重引领,搞好示范。一是加强试验示范和推广,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先后开展了小麦精少量播种、小麦机收、玉米等行距播种、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截止2013年底全市共推广免耕播种机1246台,完成免耕播种面积56.5万亩。每亩可增产粮食10%左右。二是围绕高标准粮田建设,着力推进农机科技水平大提升。在高标准粮田区,整合农机资源,实现农机化与农业生产同步跟进,推进农机化技术集成应用,挖掘农业增产增效潜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以上。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县级农机化示范园区89个,园区面积达到20多万亩,农机化示范园区己初步打造成农机化新技术的引领区、农业科技转化的示范区、农机服务品牌的样板区。三是围绕创建“全国农机化示范市”,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重点推进薄弱环节和特色农业机械化,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支撑、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积极引进推广花生、辣椒、烟叶、蔬菜、畜牧养殖机械发展,同时我们还加大了粮食烘干机械、农用植保机械(农用航空器)的推广应用。为我市农作物减灾抗灾和粮食安全做出了努力。
    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市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为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有效增收、农村加快发展发挥了作用,有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论断再次得到证实。
    (一)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断优化。2013年底,农机总动力达到267.8万千瓦,百亩耕地农机动力达100千瓦以上;各类配套农机具22.36万台(套);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械达到6075台,增长5倍;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到6137台,增长3.4倍;农业机械装备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基本能满足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对农机装备的需求。
    (二)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机耕率达到应耕尽耕,小麦机播、机收水平达到98%以上,玉米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98%和73%,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基本实现机械化。经济作物、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关键生产环节——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业水平取得重大进展,机械化防灾、抗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机械化己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力量。
    (三)农业机械化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多年来,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组织实施了小麦精少量播种技术、免耕播种施肥技术、秸秆机械还田技术和农机深松整地技术推广,同时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在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生产中也得到应用。农机作为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己成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的助推器。
    (四)依法管机,农机安全生产得到新保障。全市农机管理部门认真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入户率、办证率和检审率。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先后开展了“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全市的农业机械化依法管理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保持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舞阳县被授予“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五)农业机械化在助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发挥了作用、提供了支撑。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劳动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一方面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为二、三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从事农机经营服务,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仅“农机跨区作业增收工程”一项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2亿多元。农业机械化己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和劳动力转移的保障力量。
    三、存在问题
    我市农机化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形势发展、社会的需要、群众的期待仍有差距,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农机购置补贴投入与农民需求矛盾突出。自2004年以来,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置农机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而且近年来国家、省对我市下达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呈现逐年增长(2011年2975万元,2012年3927万元,2013年4125万元,2014年4938万元),但每年仍有一半的缺口,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民享受不到这一惠民政策,而我市支持农机化发展的项目资金多年来也没有增加。同时随着各种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增加,农机安全管理、技术培训、推广、监理、维修、服务等公共保障能力与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不相适应,缺乏相应配套支持政策,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不强。
    (二)农村农机化实用人才不足。随着城乡一体化推进,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农民数量不断减少,素质结构下降问题日益突出,新生代农民大都不愿留乡务农,大部分都是以妇女和中老年人为主,今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这就要求必须用机械替代人工劳动、大力推进机械化向农业生产各个领域进军。同时,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和新型职业农民—“农机手”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粮食生产过程“耕、种、收”任务越来越重,而且农机数量激增,服务领域延伸,一些技术含量高、构造复杂、操作难度大的农业机械越来越多,如:玉米收获机、粮食烘干机等,尤其是农用航空器。结构如何让农机手“稳得住、懂技术、有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不萎缩、上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近几年来,我们在提高农机组织化程度、创新农机服务模式上进行了探索,成功打造了“农机跨区作业增收工程”、“示范园区农机服务示范工程”、“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工程”、“平安农机创建工程”、“农机手教育培训工程”,发展了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但随着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农机作业服务的比较效益逐步下降,农机合作社发展受到土地租金上涨,融资渠道不畅,农业保险种类不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农业生产经营进入高成本、高投入阶段,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四)农机市场建设不规范。我市及豫中南尚没有功能完善的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等规模化经营市场。一是经营乱,影响市容市貌;二是经营理念差,服务和经营层次低,个体经营、家族式经营、租赁式经营是目前我市农机市场的主要经营模式;三是经营网点分散,客户尤其是农民选购产品不方便。
    四、下步打算
    针对上述问题,下一步,我们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机化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着力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农业项目资金增长速度应高于当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规定,协调市财政建立健全稳步提高的农机化事业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同时积极协调落实市政府关于支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提升农机管理、服务、培训、监理、推广等公共服务能力。
    (二)着力培养三支队伍,即农机化管理人才队伍、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农机手实用人才队伍。提高农机化从业人员素质能力。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打造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精干高效的人才队伍,为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三)着力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继续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工作的重要抓手,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上档升级。坚持在扶持中促规范管理,在规范引导中谋良性发展。进一步争取和落实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投入,落实税费减免、信贷支持、机库(棚)建设用地等扶持政策,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培训力度,开展经验交流和观摩活动,市、县(区)都要培育支持2—3个规模大、运营好、实力强的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提升组织化程度和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以创建 “全国农机化示范市”为抓手,着力推动农业装备水平大提升。紧紧围绕全国农机化示范市创建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推进措施,健全工作机制,保障工作经费,加大对农机化资金投入,全面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完善政府支持、市场引导、项目带动的多元化、多渠道长效投入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大力宣传创建全国农机化示范市的重大意义,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大力推广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三型”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以薄弱环节玉米机械化技术和经济作物等多领域机械化推广为目标,大力推广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深松深耕机械化技术,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等,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赵主席、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尽管全市农机化事业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与市“四大班子”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存在不少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下,牢牢抓住政策持续向好,农机化发展内在动力不断增强的良好机遇,关注农机化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转方式、调结构、抓创新、促发展,努力助推“三农”又好又快发展,为早日建成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市,不断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再立新功!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网友
Copyright © 2010-2019 漯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0395-3133135 地址: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黄河路870号 备案号:豫ICP备090041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