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闪耀法治光芒的农机化道路上

发布时间:2014-11-24|栏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十周年|浏览次数:368
    摘要:本文是通过国家实施《农机化促进法》及一系列法规条例,十年来,对我区农机化的发展、促进、变化,并亲身经历、感受、记忆,农机人见证风起云涌的历史时刻,感受法治进程带来的巨大震撼;农机化发展的点点滴滴烙印在心底的感触阐述。
    关键词:农机化、农机补贴、农机技术、增产增效
    2004年,在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公布施行,法律法规的实施,在促进、规范、引导和保障农机化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推动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农机化促进法》是对中国农民创造性实践的一个确认,体现了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站长刘宪说过:“实现社会的进步是需要促进的,要不要解放农民,法律体现了一种价值观,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农机化促进法》将国家扶持农机化的政策措施,如对农民给予购机补贴、支持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强化农机质量和安全管理、支持农机科技创新等上升为法律规范,为农机化发展创造了一个长期稳定的环境,坚定了我们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方向信心。”
    《农机化促进法》颁布的十年是农机化跨越式发展的“黄金十年”, 也是农机化发展形势最好、成效最大、速度最快的时期,为农机化发展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依法稳步推进    完善体系建设
    在《农机化促进法》的引领下,国家提出在巩固完善农机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坚持走“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这6个方面都能在《农机化促进法》中找到相关的条款对应。
    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角度重视发展农业机械化。从2004年起连续多个中央1号文件,均涉及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相关表述越来越具体、要求越来越高、措施越来越实;2006年,农业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实施《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对农机维修资质和维修质量监督管理等做出了要求,促进农机维修业健康发展。2009年,国务院公布《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标志农机管理进入法治化轨道,提出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综合管理的多项举措等。
    2007年,农业部、公安部、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农机跨区机收工作的意见》,为农机跨区作业保驾护航,从机收向跨区机耕、机播等环节全方位扩展,一大批“麦客”、农机致富人、“领头羊”,红遍十里八村。农机化跨区使高投入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在分散经营的一家一户的土地上实现了高产出,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开辟了我国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途径。
    2010年7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意见》将《促进法》的原则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是国家层面推动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发展最全面最有分量的文件。例如,《意见》第八条提出把农机农艺融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农机与农艺作为一个产业技术整体对待,要求探索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长效机制,完善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十年来,落实《促进法》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制定的《关于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完善了有关扶持发展的措施,“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具有农机全程服务能力的主体成为托管流转经营主体,服务方式全程化、服务能力机械化、服务水平专业化,不仅解决了谁来种田、种好田的问题,也实现了农民和经营主体的双赢。
 
增强购机补贴力度  增加农机装备力量
    在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的同时,为落实《促进法》第二十七条 “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的要求,中央财政加大了投入力度,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0.7亿元增加到2013 年的217.5亿元,亿万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装备数量迅速增长,全区农机总动力达46.2万千瓦。
    郾城区购机补贴报名现场的场景我还历历在目,每到报名的那两天。一大早,单位门口挤满了来自各村的农户,大部分还拖家带口前来,我们单位犹如镇上的集市人头攒动,喧哗声、孩提哭啼声、还有叫喊声……热闹非凡,不时还听到几几号、在不在,该你办手续啦!这样的场面让我们感受到农机扶持政策给农户带来的好处。
 
政策措施引导得力    农机技术广泛应用
    2005年,“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被写入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
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发改委联合发布《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将农业机械化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仅实施深耕深松作业一项,就可增产粮食50亿斤。
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挥农机深松整地对增产的促进作用,今年启动1亿亩试点。
    国家连续多次对农机化促进法进行填补,政策引导与强化政府作用,在农机化发展中发挥了非常显着的作用,为我国粮食十一年连续增产做出了贡献。
    在推进农机技术广泛应用中,郾城区承担国家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项目,农机化示范园区里玉米联合收获机轰鸣开过,林立的秸秆瞬间被切成了碎片,均匀地铺洒在田野上。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随后开过来——旋耕、播种、施肥一气呵成,过去需要五六道工序的秋收、秋种,现在一次就完成了。由于颠覆了传统的耕作理念,这种不用耕地的“懒汉”耕种模式几年前并不为农民接受,现在却得到广泛推广。其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却达到了“少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的效果。依靠增加地、水、肥等生产要素投入,实现增产的空间越来越小,靠机械化挖潜仍是重要路径。
 
农机农艺融合   增产增效明显
    2010年,国家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意见》,郾城区以突破机械化薄弱环节为重点,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推广项目,开展玉米机收等主要农作物关键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演示会,加快了机械化薄弱环节突破进程。
如今,农业机械的轰鸣声,响彻于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呼呼转动的轮子,开进了粮田、棉田、油菜地、甘蔗地、牧草场。彻底实现了大型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导的历史性跨越;
    回望过去,十年前,我区玉米机收水平只有5%,玉米收获主要靠人工,生产效率低下,玉米茎秆高而坚硬,人工掰棒子脸上、手上拉血口子是家常便饭,加上天热出汗,身上沾满玉米缨子,奇痒难忍。种得多了还太累,天气不好时玉米棒子可能在地里发霉变坏。而今,我区玉米机收水平已达到75%,机械收获一亩玉米仅需二十分钟,收获玉米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有耕整机、精量播种机、收获机、秸秆打捆机、灭茬机等各类大马力农机作为支撑,不断扩大的玉米种植面积“种得下去,收得上来”。
    小麦、玉米的耕种收综合水平大大提升,改变了无数普通农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农民的腰杆挺起来了,不再需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而是“穿着皮鞋下田,轻松体面赚钱”。面对极端天气时,他们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从容淡定。为劳动者减负,让劳动者从容,体现的是一种尊严;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可以更加从容地创业打拼,去拓展新的增收空间。
    绪论:《农机化促进法》实施的十年农机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进展,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指导作用。《农机化促进法》的光辉照耀我们前进的道路,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网友
Copyright © 2010-2019 漯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0395-3133135 地址: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黄河路870号 备案号:豫ICP备09004178号-1